海南三亚潜水
让我们远离减压病,安全潜水!,在潜水业里工作了这么些年之后,关于减压病,见过、处理过、思考过、了解过学习过、总结过,总算是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在多年的工作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潜水员们,技巧好的不好的都有。但是关于减压病的理解,有的人还是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也有不少人在
减压病  
当前位置: 主页 > 安全潜水 > 潜水医学 > 让我们远离减压病,安全潜水!

让我们远离减压病,安全潜水!

时间:2016-06-05 00:00

在潜水业里工作了这么些年之后,关于减压病,见过、处理过、思考过、了解过学习过、总结过,总算是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在多年的工作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潜水员们,技巧好的不好的都有。但是关于减压病的理解,有的人还是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也有不少人在潜水的过程中并没有遵照关于减压病的安全程序。也许很多人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减压病离我们很远。所以说,说到潜水的安全问题上,技巧的熟练是一方面,可是大家关于潜水意外的认知确实更重要的一方面。

 

可是曾记得在马尔代夫工作年间,有过一位70多岁的德国老人,在完成一次仅仅15米深的很简单的潜水之后,在缓慢上升并完成安全停留之后却在上船的时候开始整个双下肢麻痹,进而发展成全身麻痹。最终在医院诊断为减压病。之前还有美国的一位潜水大师在一辈子的大深度潜水中没有发生一点意外,却在最后的一次仅仅10米的潜水中在脊柱里产生了一个气泡。

 

虽然我们所举的这两个例子有一定的特殊性,却提醒着我们,在潜水中追求快乐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安全,应该尽量保守地去潜水。有时候会感叹Openwater课程对于减压病的讲解过于笼统。可是4天的时间,整个课程所包含信息量已经很大,没有办法太过于细致地去讲解减压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所以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写下这一个文章,结合了一些以前在医学上的所学。也许文章看起来略微沉重,但是希望对于同学们会有所帮助。总言之,潜水的目的还是快乐,还是希望大家快乐。只是希望大家更安全。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下面我们来复习减压病的发生机制吧”

说起减压病,我们不得不先说减压疾病。减压疾病是我们所说的过度肺扩张和减压病的统称。

 

过度肺扩张是由于憋气上升造成的,很多教练(包括某些知名教练,不点名了,甚至有些教练不讲理论)教学生的时候只是说憋气上升造成肺爆炸,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信息。其实我们的肺不会像气球一样啪地一声爆炸,和他们所说的肺爆炸可以沾边的,只有肺扩张中的一类:气胸。肺粘膜破裂,气体进入肺粘膜和肺浆膜之间造成的肺塌陷,这个是肺扩张中较轻微的一种,是不太会死人的。而气体还可以进入纵膈(压迫心包稍危险)或者颈部皮下造成气肿(最轻微)。肺扩张造成严重伤亡的都是气体进入肺血循环产生的空气栓塞,肺外部没有受损,而肺泡却破裂了。关于肺扩张,大家也不用害怕,只是潜水过程中不要憋气就好。

 

好吧,这些是肺扩张,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是顺带提一下,如果有人看不懂就略过吧。记住不要憋气就好。

 

下面我们来说说我们所说的减压病,它是由于我们在上升的过程中排不出的氮气在体内形成氮气泡而产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做分压:分压就是我们周围环境气压中,各个气体成分所贡献的压力。如:空气中氧气21%,氮气79%。水面上压力1个大气压,氧气的分压就是0.21个大气压,氮气分压就是0.79个大气压。那么如果我们到了10米深,周围水压变成了2个大气压,我们呼吸的气体也被调节器调节成2个大气压,这其中氧气的分压就是0.42个大气压,氮气的分压就成了1.58个大气压。所以我们下潜越深,水压越大,我们呼吸的气体压力也越大,其中的氮气和氧气分压都相应地增加。

 

我们作为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我们的身体里有溶解的氮气和氧气吗?当然是有的,在0.79的氮气分压和0.21的氧气分压作用下,我们体内溶解的氮气也是对应0.79个大气压的。当我们潜水到水下后,我们所吸入的气体压力增加了,在肺部的血气交换的过程中,吸入气体各成分具有更高的分压,于是根据一些关于气体溶解度和压力的原则(中学物理),高分压的气体会溶入液体,这里氮气和氧气会更多地溶入我们的肺血循环,然后通过心脏输送到全身。

 

很多人还搞不懂气体是怎样溶入我们的身体的。所以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在水下潜水的过程中,气体是通过肺泡的血气交换进入我们的血液的。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然后在各器官、脏器和局部交换到局部组织中。各个器官组织从血液中交换得到氮气和氧气的速度也是不同的。这里我们就不细分了,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就好了。

 

我们的身体吸收氮气和氧气的速度和深度有关,越深越快。时间越长越多。(这个在新版的OW教材中说的很清楚,不过我不太喜欢新版的OW课程,感觉加入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理论部分的逻辑也没有老版本的清楚)。氧气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参加生化活动被消耗掉,而氮气是惰性气体,会残留下来。

 

当我们上升的过程中,每当我们上到更浅的地方,我们呼吸的气压降低了,溶解的气体就会在肺部的血气交换中从液体里析出成为气体,通过呼吸排出。可是每当我们上升的过程中,身边水压降低,传达到体内液体里的压力也会降低,这样就有可能气体还来不及在肺排出,就在体内产生气泡。这就是减压病了。减压病根据不同的气泡产生部位,可能有不同的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成片的皮疹,皮肤麻木和关节的疼痛。

 

皮疹是较为轻微的,基本不会产生其他后遗症,而如果气泡产生在关节处,就会有关节的疼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气泡所处部位会产生器质性的病变,留下后遗症。基本上产生减压病之后都应该平躺并且吸氧。吸氧可以快速降低肺里的氮气分压,从而帮助溶解的氮气排出,进而让已经产生的气泡重新溶解在组织里。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的状况。

 

对于无意识的潜水员,也是可以供氧的,需要让患者侧躺,防止舌头堵住呼吸道。无呼吸潜水员也可以供氧,需要一些设备而已,技术层面上都不是问题。不过大家不用太担心,减压病里面真正导致失去意识或者呼吸这么严重的是极少见的。90%以上都是四肢的麻痹、皮疹和关节痛。好了,作为非专业的潜水员,下面的这些就显得更重要了,因为这些是我们自己作为潜水员的职责,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防止脱水:要多喝水!记得我学OW的时候,我的教练曾经告诉我,多喝可乐,打嗝就可以把身体里的氮气打出来。这个怎么说呢,多喝水(包括果汁、可乐等等)是可以帮助排氮。但是原理不是打嗝,打嗝打出的是可乐里的二氧化碳,是从胃打出的,和氮气风马牛不相及。潜水前喝水的作用是扩容(扩充身体液体容量),那么在潜水时吸收氮气之后,氮气溶解在更多的液体里面,浓度会比较低。这样上升时就不那么容易产生氮气泡了。很重要的就是潜水前不要饮酒,因为身体代谢酒精需要大量的水分,容易造成脱水。

 

潜水后喝水可以帮助排氮,这个很简单就能想通的道理。多喝水,稀释了氮气,并且血循环通过肾脏的过滤。氮气是很小的分子,可以轻松透过肾小球的过滤,所以多喝水多排尿,氮气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如果水面休息的时候多喝水,就意味着下一潜开始的时候你身体里的余氮会稍微少一些。这个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关于潜水后的按摩:潜水后是不应该立即去按摩的,为什么呢?按摩会造成局部的摩擦和组织不稳定的运动。一瓶啤酒打开它并不一定会产生气泡,那怎样产生的气泡才多呢,摇动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潜水后的按摩也是在局部造成类似的效果。潜水后的剧烈运动也是一样的效果。关于潜水后的自由潜:压力的不稳定也会增加气泡产生的几率。如果身体里本身就有之前水肺潜水留下的余氮,下潜之后压力增加又快速上升,这种压力不稳定的波动也会增加气泡产生几率。

 

上升的速度:我们的上升速度不能太快,是为了第一防止压力骤降造成的压力不稳定情况,第二是上升过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排出相应量的氮气,这样我们到达水面的时候才会是安全的。安全停留的作用:安全停留并不是强制性停留,但是我们习惯性地都会执行安全停留。

 

第一,安全停留可以在我们上到水面前在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多出3分钟时间排出氮气。

第二,安全停留可以打断快速的上升,预防问题的发生。所以上升的过程中,大家都应该注意控制速度。特别重要的是,有的人以为安全停留之后就可以快速上到水面了。其实即使你做完安全停留,你的体内还是有余氮的。而气泡发生的几率并不取决于压力降低了多少,是取决于压力降低的比例。5米是1.5个大气压,到水面是1个大气压;比起25米3.5个大气压和到20米3个大气压。哪一个的压力降低比例更大呢?是5米到水面这一段。也就是说越浅的地方压力降低比例越大,我们得减压病的几率会越高,所以即使你完成了安全停留,还是应该尽量慢地上升。

 

潜水后的飞行:PADI的OW课程要求重复潜水之后18小时禁止飞行,是因为在飞机上的气压会较低,虽然气压降低的量不大,但是结合上面所说的,气压降低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会有较大机会产生气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等18小时排氮才能乘坐飞机。其实如果能空出24小时会更安全。肥胖:由于脂肪可以储存非常多的氮气,而且吸收和排出都很慢。也就是说在非饱和潜水中,脂肪吸收氮气是很慢的,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上升过程中甚至上升到水面开始排氮时,别的组织可以较快的排出氮气,脂肪却会将部分别的组织排出的氮气储存起来。在重复潜水中,脂肪会增加我们的余氮量。所以肥胖的人需要更保守地潜水。

 

高氧潜水:高氧潜水是否会降低减压病几率呢?高氧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吸入较少的氮气,但是快速上升造成的压力不稳定一样会产生气泡,高氧只能延长我们的免减压极限。

疾病和高龄:疾病和高龄者血液粘稠度会升高。带有氮气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粘稠度高的血液在靠近血管壁的地方容易形成湍流,造成不稳定的震荡而产生气泡。所以疾病和高龄者会增加气泡产生的机会。需要十分保守地潜水。

 

卵圆孔未闭合:这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在人类的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有一个叫做卵圆孔的结构。在胚胎发育时期它会闭合。但是部分人的卵圆孔并没有完全闭合。在陆地上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是在我们潜水结束并上升的时候,部分血液无法从右心房到右心室,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进入肺进行血气交换而排氮。这部分血不参与肺循环而直接从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后通过主动脉后进入全身循环。

 

所以说卵圆孔没有完全闭合的人排氮速度较低,而且血液动过卵圆孔时容易产生湍流,从而形成震荡产生气泡。卵圆孔没有闭合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闭合,临床检查会有一定痛苦,并且对生活中的意义不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尽量地保守。

 

气泡的产生与否,并非非黑即白,其实黑白中间有很大的灰色区域。我们基本每次潜水都会产生微量的沉默气泡(不会对身体有任何影响的气泡)。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处于灰色区域之间,今天的安全并不代表同样潜水层面的明天的安全。所以我们和极限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

最后留下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安全地潜水:

尽量慢地上升,即使在安全停留之后,更要慢慢上升

潜水之后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按摩、禁止自由潜

潜水前和潜水后都多补充水分,少饮酒。

疾病时尽量避免较深的潜水

肥胖者和高龄者潜水需要更加保守

应该拥有自己的电脑表,并且留出一定极限内的空间。我自己的习惯是留出10分钟以上的免减压极限不用。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