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潜水
深水安全停留的重要性 - 从减压潜水重新思考上升参数,作者:RhrLyle丨翻译:rmxm在我开始前,让我们先弄清楚一些事:我是个鱼类迷鱼类学者,特别声明这点是因为那代表了二件事:第一,我在水里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第二,虽然我是个生态学家,对动物生理学有不少的了解,但在
潜水  安全  停留  深水  减压  重要性  
当前位置: 主页 > 潜水技巧 > 深水安全停留的重要性 - 从减压潜水重新思考上升参数

深水安全停留的重要性 - 从减压潜水重新思考上升参数

时间:2015-08-27 00:00

作者: Richard L. Pyle 丨 翻译:trimixman

在我开始前,让我们先弄清楚一些事 : 我是个鱼类迷(鱼类学者),特别声明这点是因为那代表了二件事 : 第一,我在水里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第二,虽然我是个生态学家,对动物生理学有不少的了解,但在减压生理方面我并不是一个专家,当你读我的文章时请谨记这些。

在技术潜水这个观念存在之前的年代里,我在180-220尺的潜水次数,远超过我能记起来的次数,由于大量的潜水,最后我开始注意到一些特定的模式,在这些潜水后,十分频繁地,我感到某些程度的疲劳和不适,而这些潜水后的症状,十分明显地与隋性气体积存的关连性,远大于物理作用或是低温曝露,因为在200尺且少于1小时的潜水,相较于浅水层4到6小时的潜水,其症状通常较为剧烈。

有趣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很固定的发生,有时侯我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症状,而某些时侯潜水后有极度的睡意,以致于开车回家时都很难保持清醒。我从各种广泛、不同的影响参数,试着串连这些剧烈症状,例如大量的曝露时间、在10尺减压停留时,额外所花的时间值、海流的强度、水质的透明度、水温、前晚睡的如何、脱水程度…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但是这些明显的参数似乎没有一个与此有关。最后,我想到是什么了 - 是鱼!没错,每次我採集到鱼时,我就没有潜水疲劳的问题,而我一无所获时,症状就会倾向强烈,我相当讶异于其中的关连性十分一致。

问题是: 尽管如此,这仍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为什么这些症状就得和抓鱼扯上关系?事实上,採集后我预期会有更剧烈的症状,因为像这样的潜水中,在滞底时我费力的程度是更加重的(要追鱼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不同,你看,大部分的鱼都有一个充满气体的内部器官,称为鰾(swimbladder)-基本上就是鱼的浮力调节器。如果把鱼从200尺处直接带到水面,它的鰾会膨胀到原来的7倍大,并且压碎其它的器官。通常我要採集的是活体鱼,因此我必须在上升过程中的某处停留,暂时性的将皮下注射器的针头插入鱼鰾,以释放过多的气体,通常这项作业的停留深度,会比我的第一个减压站深度来得大。

例如:在一个平均深度200尺的潜水,第一个减压站会在靠近50尺的附近,但是为鱼而停的深度大约是125尺。所以,每当我抓到鱼时,我的上升侧面图将会包括一个额外的、深度远大于第一减压站、时间2-3分钟的停留。

不幸的是,这根本也没什么帮助,当你从血液和组织释放气体饱和压力的角度来思考时,深水层的停留将会带来更多的减压问题,因为在深水层花了更多的时间。有些人天生就对真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比理论世界中应该要发生的事,有着更大的信心,我决定开始在所有的减压潜水中,都加入深水层停留,不论我是否有没有抓到鱼...

猜猜看发生什么事?

我那些疲劳症候完全都消失了!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我指的是在早上的深潜之后,我真的可以在下午和傍晚的时侯,还能完成一些其它的工作!我开始告诉人们这项惊人的发现,但总是千篇一律的碰了一鼻子灰,有时还会召来某些专家们的严正训斥说这一定是错误的!

"很显然的",他们跟我说

"你应该尽可能的尽快离开深水层,以减少气体的累积..."

这世上没有人会喜欢对立,所以对于在深水层减压的事,我变得沈默...

过了好几年,我越来越相信这些深水层停留对于减少减压症可能性的价值,在我所有潜后症状的类别里,范围包括了单次潜水中从疲劳、肩膀疼痛一直到四肢麻痺,那是某次深潜时我忽略了深水层减压站所致。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专业,我觉得有必要了解这些明显症侯群的潜在作用机制,但结果总是被那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潜水侧面图所困扰,不久后我看到David Yount博士在美国水下科学学院(AAUS)1989年年会所发表的文件。

Yount博士是夏威夷大学的物理教授,同时也是可变透通性减压演算模型(Varying-Permeability Model,VPM)的创造者之一。这个演算模型将微核的存在纳入计算(micronuclei,血液与组织中气体形式的气泡),并以此为减压过程中,气泡成长或缩小的主要因素。

VPM论点中称之为初始减压站的深度,比依循neo-Haldanian减压模式(腔隔基础,compartment-based)所建议的要更深,对我来说,最后这一切终于开始变得合乎逻辑了。(想要了解VPM的读者,请参阅Best Publishing's Hyperbaric Medicine and Physiology,第6章; Yount, 1988)

如同先前已经提过的,在潜水生理方面我并不是一个专家,让我解释为何要以教育训练的方式让潜水员都了解。首先,大部分的读者都知道在大多数的潜水后,血管中的气泡固定都可以侦测得到 - 即使是免减压潜水(No Decompression),气泡就在那儿,但它们不见得一定会导致减压症。现今,技术潜水员们所进行的大部分深水减压潜水(相对于商业或军事潜水员),都是非饱和潜水(sub-saturation dive),换句话说,他们的滞底时间(bottom-times)相对较短(在本文中我认为300尺2小时算是短时间),端视深度、潜水时间和使用气体种类而定。

而在理论上以腔隔为基础的演算模式中,介于海底(bottom)和第一减压站之间,通常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直线拉长型的上升,海底时间越短,上升越直线越好。传统上的思维箝制会使你认为"尽快滚出深水区",将额外的气体累积减到最小。有很多人甚至相信深水区的上升应该使用较快的上升率,重点是,如此潜水员就会经常性地在"相对性的短时间内週遭压力急遽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上升 - 所以他们才会说:" 尽快滚出深水区!"

这点,我相信就是问题所在,也许这和血液经由典型的循环系统通过所需时间有关,也许和血液通过心臟瓣膜时微小气泡的形成有关,而且在气体从週遭血液释放时成长更大。无论生理学上的机制为何,我相信从深水区的免停留上升初始时期(initial non-stop ascent),是气泡形成、促使气泡成长大小的关键。

过去的一年间我学习了很多有关于气泡物理的东西,远超过我想要在此处讲述的,这件事就留给真正懂的人。气泡长成或缩小,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即时的气泡大小,较小的气泡在减压中倾向于缩小,而较大的气泡则倾向于变大,而且比较可能导致减压症。因此,要减少减压症的可能性,让气泡保持较小的状态是很重要的。以相对较快的上升速度从深水层上升到第一减压站,对于保持较小的气泡并无助益,藉着减缓初始上升到第一减压站(包含一个或多个深水减压站),也许气泡能保持在较小的状态,在后续的减压站中继续缩小。

如果这其中有任何一些论点是对的,那么我怀疑在减压症影响所及的大量变化中,与滞底到第一减压站间的上升参数是有非常大的关连的,也与剩餘的减压侧面图有关。减压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症侯群 - 即便是最顶尖的潜水生理学家也未必解释清楚,不幸的是我们似乎无法完整、广泛的了解它,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如此不可思议与充满混吨的环境,这些都阻碍了各种避免减压症的努力,但是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非饱和减压潜水员,只要我们改变初始上升的方法,就能有效的减少减压症的可能性。

你们之中可能会想"...他不是说他并不是个潜水生理的专家吗?为什么我要相信他",如果你这么想,那很好,那就是我想要你去思考的:不要只相信我一个人!

所以,你何不好好仔细研究一下DeepTech期刊95年9月号(第3期),读读Bruce Weinke的专栏?我知道那其中有一些非常尖端的东西,但你应该反覆的读到完全了解为止...你何不连络aquaCorps公司,订购tek.95会议中,编号9的录音带(气泡减压策略),听听看Eric Maiken解释有关于气体物理的事,那其中可能有些是你从不知道的...

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那你何不也订购最近tek.96会议中,有关"了解氦氮氧表格"的录音带,你可以听听Andre Galerne(可说是氦氮氧之父)谈到在表格之外的深水减压站,是如何戏剧化的减少减压症的影响;同一张录音带中你也可以听听COMEX公司(法国商业潜水公司,曾执行过世界最深潜的计画)的Jean-Pierre Imbert对于比一般表格更深初始减压站(initial stop)的全新看法...你何不问问George Irvine在DeepTech期刊96年1月号(第4期)中他说到:「在每一次减压计画里的第一减压站前,加入3到4个短时间的深水减压站」是什么意思?

看看Peter Bennett主编的警示潜水员杂誌96年1/2月号中,他谈到在休閒潜水关于此点基本上是相同的论点。如果你真的想要读些广开眼界的专文,那么试着搜寻由LeMessurier and Hills所撰写的托列斯海峡(Torres Strait)潜水渔人集散地的报告(清单位于该文末端的参考书目部份),这份清单仍不断的更新...

重点是,我似乎不是唯一提倡深水减压站论点的人。

你还是有所怀疑吗?那么且让我这样问你:你相信所谓的"免减压"潜水后的"安全停留,对于减少减压症的可能性是有用的吗?如果不,那你应该看看潜水员警示网(Diver Alert Network)的统计资料汇整结果;如果是,那你早已经在免减压潜水中,进行了"深水停留"了。如果这让你觉得好过些,那么将你上升到第一减压站之前所做的额外"深水减压停留",姑且称之为"深水安全停留"吧!

试着如此思考:在单次潜水中,第一减压站的功能机制其实等同于水面,也就是免减压潜水滞底时间(No-deco bottom time)的绝对最大上限...

难道你不认为在免减压潜水中的安全停留,要比想尽办法让潜水保持在免减压限制内,更为重要吗?

也许你会说 : 「我已经在减压过程中执行过安全停留了…我总是在减压站更深的10或20尺处停留减压

「此举固然正确,但不是在此我所要谈的重点..」

「为什么?!」

「在免减压潜水中我在20尺处执行安全停留,为何我不该在更深一些的深度进行深水安全停留…?」

我告诉你为什么…

因为,安全停留就是为了避免气泡增生,而气泡增生是绝对压力变化机制中的一部分,却不是深度上线性的机制,假设,最大深度75英尺的潜水,你在20英尺处安全停留,水面上的绝对压力是1ATA,75英尺处是3.3ATA,而安全停留的20英尺是1.6ATA – 这大约是3.3ATA到1ATA间的中间压力值。

那么再假设,你下潜到200英尺(大约是7ATA),你的第一个减压站是50英尺(大约是2.5ATA),介于这二个深度的中点绝对压力是4.75ATA,也就是125英尺的深度,因此,在这次的潜水中,你将会在大约125英尺处执行深水层安全停留 – 这个深度,恰好就是通常帮我的小鱼注射针头的时侯。

当然,物理及生理的机制比这个更复杂多了,中点深度的绝对压力值,并不尽然就是理想的安全停留深度,事实上 – 我几乎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是如此。就我所理解的气泡型减压演算模型中,起始减压站(第一减压站),应当是绝对压力变化机制的起始点,而不是相对比例的压力变化,因此,在大部分的减压潜水中,理想的停留点应当要比绝对压力中点的深度再更深一些。不幸的是,我强烈的怀疑,有那些潜水电脑会开始将气泡型减压演算法整合进来?至少不会是以完整的形式,我想。在这之前,减压潜水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 – 一个可靠的经验法测可供依循,而不必依赖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例如在上升时深度水区段降低上升速率。

不过说比做容易,这其实相当困难 – 尤其是在开放水域中,相反的,在上升过程中,我想你可以採用好几个短时间的减压站,分阶段完成上升。且不论在生理上是否正确,你可以想像它们就像进厂维修,让你的身体可以跟得上绝对压力的变化机制。

以下就是我所整合的深度层安全停留的方法 :

1)用你惯用的软体计算出当次潜水的减压时程

2) 在开始上升和第一减压站间,找到那个中间深度点,你也可以用绝对压力来算出此一中间点,就大部分的技术潜水范畴中,线性距离上的中点就很接近此点,而且比较容易计算。此一深度就是你第一个深水层停留深度,停留时间大约是2-3分钟。

3)将深水层停留纳入你的减压时程中重新计算(大部分的软体允许这种多层停留的计算)

4)如果你的第一个深水层停留,和第一个强制减压站之间的深度超过30尺,那么在二者的中点间,再增加一个深水层停留站

5)重覆计算直到各个间距深度不超过30尺

举例 :

假设你要进行300英尺的氦氮氧潜水,你的软体计算出第一个强制减压站是100英尺,那么你应该要在200、150及125英尺处各增加一个短时间(2分钟)的深水层停留站。当然,你的计算软体会告诉你在这些停留站间,你仍处于吸收隋性气体的阶段,因此其后的减压时间,会稍微增加一些。然而,在我个人及其它许多人的经验中,随之降低获致DCI症候的机率,将远大于这些停留时间的成本。事实上我愿意打赌,深水层安全停留站的效益之大,甚至可以减少整体的总减压时间,且保有较低的致病机率 – 但这仍须要有人可以提供更直接的证据来支持此一论点,你真的应当要多花点额外的减压时间来确保安全。

任何有读过我在潜水网路论坛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积极的倡导个人承担风险责任的潜水方式,如果你打算听从我的论点将深水层停留加到你的减压程序中,那很好;如果你决定继续遵照潜水电脑计算的减压程序,那也不错。不论你的决定为何,你自己要完全承担任何发生水下状况的完全责任,如果你并没有把潜水正视为有风险的行动,那么你只是一个在水中大声求救的陆地哺乳动物而己!!不能接受风险与责任,那么就离水远点…如果你照我的方法去潜水而得了减压症,那么这是你的错误,你怎么会笨到听从一个鱼类迷的减压建议!!

 

原文出处:http://www.bishopmuseum.org/research/treks/palautz97/deepstops.html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